Technical Support
常见问题
液体在外力作用下体积不易发生变化,但液体中混入空气后就会使其压缩 性受到影响。保持液压油的不可压缩性,对于液压油作为工作介质可靠地传 递能量、确保操纵机构灵敏动作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使用的液压油多为石 油型的,空气能溶解于油中,其溶解度主要取决于空气压力及温度。当空气 在油液中保持溶解状态时,液压系统并不出现问题,但当液压油通过油缸、 阀门或其它液压元件时,压力有时会突然降低,加之温度变化的影响,使得空 气易从油液中释放出来并形成许多气泡,这将使液压油的不可压缩性受到影 响。此外,液压系统的元件在运转中,液压油与空气在机械的翻搅下易于产 生泡沫,如泡沫不能迅速消失,也会使液压油工作性能下降。因此,为使液 压油具有良好的不可压缩性及抗泡性。一方面要采取措施,防止空气混入液 压系统;另一方面要在液压油中加入抗泡剂,增强液压油的抗泡性能。 液压油的不可压缩性用空气释放值来评价。液压油释放性不好,会导致 一系列机械故障发生。液压油在液压系统中被压缩后,从高压到低压阶段 ,油中的空气不能释放出去,液压油的颜色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就像油被 乳化的颜色一样,成乳白色,会给人造成错觉。液压油的空气释放值规定 为:在50℃时,油品中携带空气减少到规定数量时所需的时问(min)。空气释 放值采用SH/T 0308一92《润滑油空气释放值测定法》进行测定。液压油的 抗泡性也称为起泡性,它是指油品生成泡沫的倾向及生成泡沫的稳定性能。 它一般用在一定条件下的泡沫倾向/泡沫稳定性(mL/mL)来表示。液压油的 起泡性采用GB/T 12579一90《润滑油泡沫特性测定法》进行测定。
不同的发动机对机油压力要求是不同的(具体压力数据见“发动机润滑系统相关参数表”),如果在发动机厂家要求的的压力范围之内都为正常,能满足发动机正常工作的润滑需要。
气泡分离的快慢称为空气释放性(简称放气性),如果油品放气性差, 空气从油中分离出来就慢,在油中滞留时间长。空气在油中滞留,大大提 高了油品的可压缩性,使传动反应迟缓,降低了液压系统的准确性,导致 控制系统失灵;在高压下被压缩,在低压下又会突然膨胀,引起机械的强 烈振动和噪声加大;降低了油品的密度,增大了油品的粘度,造成液压系 统驱动不良,在0℃以下,使得液压装置的启动性能变差;加快了油品氧化 的速度,导致生成沉淀,加速机械系统零件的腐蚀和磨损,同时油品本身 的使用寿命也将缩短;降低了设备的效率。为了避免以上不良现象,对于 液压油不仅要求具有良好的抗泡性,而且还要求具有良好的空气释放性。
抗乳化性是指润滑油抵抗水对油乳化的能力。润滑油中是不能含有水的 。如果油中有水的进入,会造成机油乳化现象。破坏了润滑油油膜的连续 性,使摩擦副得不到很好的润滑。同时使润滑油产生酸败现象,影响了润 滑油性能,使润滑油变质,缩短了使用寿命。 润滑油的抗乳化试验,就是检测润滑油抗乳化性能。在试验中把40 毫升油,40毫升蒸馏水混合加入的试管中,加热到54℃,在仪器上震动搅 拌,使油和水完全融合在一起,成为乳化液。然后观察其状态,开始计时 。这时油和水逐渐分离,分离出的水达到37毫升时,停止计时,其间的时 间长度即是抗乳化度。分离出水的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否则为不合格。 乳化层也不能大于3毫升。
抗泡性是表示油品通入空气或搅拌时发泡体积的大小,以及消泡的快慢 等性能。在石油产品技术标准中,抗泡性以前24℃、93℃,后24℃三个温 度条件下的泡沫倾向/泡沫稳定性的毫升数来表示。其值越小,润滑油的抗 泡性越好。在规定条件下,先让润滑油与水混合形成乳化液,然后在一定 温度下静止记录下润滑油与水完全分离所需的时间(分)。时间越短,抗 乳化性能越好。润滑油对于机械的润滑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润滑油中如 果含有的泡沫超过规定的理化指标,那么泡沫的表面张力就会破坏润滑油 油膜的连续性,使机械表面得不到很好的润滑而造成机械磨损。特别是发 动机运转时,使油受到激烈的搅动,空气在搅动下进到油中形成了泡沫。 一方面泡沫降低了油的密封作用,也会形成绝热层使散热效果下降,严重 时使油泵抽空,油路产生气阻,造成供油中断,使发动机摩擦副得不到润 滑,发生机械事故。抗泡性试验就是检验这一理化指标是否合格的。150/ 10表示的是试验结果中泡沫的倾向性(泡沫体积)不大于150毫升;稳定 性(泡沫体积)不大于10毫升。数字越小说明该润滑油的抗泡性越好。
油品抵抗空气或氧气的作用而引起油品的性质发生永久性改变的能力叫 做油品的氧化安定性。油品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和空气接触而氧化是不 可避免的。接触的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氧化的程度就越深,使油品的某 些性质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如酸值增高、粘度增大、沉淀物增多、颜色 变深等等,这些变化大大缩短了油品的使用寿命。油品的氧化安定性的所 用基础油的性质、精制深度、添加剂的特性及质量、配伍性、调制工艺有 密切关系。
油品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受热蒸发和燃烧后形成的焦黑色残留物称为 残炭。残炭是润滑油基础油的重要质量指标,是为判断润滑油的性质和精 制深度而规定的项目。润滑油基础油中残炭的多少不仅与其化学组成有关 ,而且也与油品的精制深度有关,润滑油中形成残炭的主要物质是:油中 的胶质、沥青质及多环芳烃。这些物质在空气不足的条件下,受强热分解 、缩合而形成残炭。油品的精制深度越深,其残炭值越小。一般讲,空白 基础油的残炭值越小越好。
灰分是指在试验条件下燃烧后剩下的不燃物,经燃烧所得的无机物,以 重量百分数表示。这项指标主要用以检查基础油或不含有灰添加剂的石油 产品是否含有环烷酸盐。润滑油中含有环烷酸盐等,容易在机件上形成坚 硬的积炭。因此,该项目也是油品精制过程中的一个质量控制指标,在成 品油中只用作加入添加剂前的检测。
硫酸盐灰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油品被碳化后的残留物经硫酸处理转化 为硫酸盐后的灼烧残留物,以重量百分数表示。在内燃机油中,都含有清 净分散剂,而清净分散剂有的有灰分,有的灰分少,还有的无灰分,所以 在标准中没有规定硫酸盐灰分指标。但在产品质量报告单上应填报实测数 据,再配合金属元素含量等其它指标,可以大致了解添加剂的类别和质量 ,便于指导使用。
酸值是表示润滑油中含有酸性物质的指标,单位是mgKOH/g。酸值分强酸 值和弱酸值两种,两者合并即为总酸值(简称TAN)。我们通常所说的“酸 值”,实际上是指“总酸值(TAN)”。碱值是表示润滑油中含有碱性物质 的指标,单位是mgKOH/g。碱值亦分强碱值和弱碱值两种,两者合并即为总 碱值(简称TBN)。我们通常所说的“碱值”,实际上是指“总碱值(TBN )”。中和值实际上包括了总酸值和总碱值。但是,除了另有注明,一般 所说的“中和值”,实际上仅是指“总酸值”,其单位也是mgKOH/g。
机械杂质是指存在于润滑油中不溶于汽油、乙醇和苯等溶剂的沉淀物或 胶状悬浮物。这些杂质大部分是砂石和铁屑之类,以及由添加剂带来的一 些难溶于溶剂的有机金属盐。通常,润滑油基础油的机械杂质都控制在0.0 05%以下(机质在0.005%以下被认为是无)。但对于一些加有大量添加剂 的油品来说,机械杂质的指标略大一些。其原因是加入多种添加剂后,可 能有一些溶剂不溶物,这些胶状的金属有机物并不影响其使用效果。因此 ,不能简单地以机械杂质的大小判断油品的好坏,应分析杂质的性质和类别。